当前位置:首页 > 营口科技动态

营口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走进田间地头精准服务 “科特派”让土特产变身“金招牌”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8

【字号:

分享:

体躯大、头轻小、额有“花莲”、颌下有髯、尾短上翘、通身白毛——在营口盖州市农民眼中,辽宁绒山羊不仅具有“喜羊羊”的形象,更是他们致富路上的“发财羊”。

盖州是辽宁绒山羊的发源地和优秀种群繁育地,多年来走特色路、打特色牌,从技术创新到市场推广多维推进,拓展延伸辽宁绒山羊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构建起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这一切,离不开绒山羊种源提升科技特派团多年来提供的科技支持。

新达绒山羊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功绵告诉记者,因为特派团经常下乡调研,为养殖户设计羊场建设方案、联系购置机械设备、赠送种羊、进行技术指导,这一带的养羊户和特派团团长孙亚波成了老熟人。

新达绒山羊专业合作社是盖州市绒山羊养殖大户,每年自养绒山羊上千只,为社员销售数万只。冯功绵说,原先他们养羊都是肉食用,在科技人员的影响下才知道,一只羊产的羊绒可以卖到上万元。于是,养羊户在特派团的帮助下开始系统学习技术,整合种羊培育、技术服务和品牌营销,成立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吸纳200多户农民入社,繁育出的绒山羊卖给社员,合作社负责技术和回收销售。

近年来,绒山羊种源提升科技特派团整合高校资源,联合辽宁绒山羊原种场有限公司等实践单位,形成涵盖遗传育种、疫病防控、营养饲喂的全链条技术团队。遴选26家养殖户作为技术示范点,通过免费发放物资、全程技术跟踪、数据对比分析等方式,打造可复制的标准化养殖样板:在杨运镇寄生虫防治中,团队现场搭建临时实验室,实现“炕头检测”;在万福镇重症救治中,技术人员驻场48小时直至病羊康复,以实效赢得群众信任。

让科技赋能产业链,绒山羊种源提升科技特派团只是营口50个农村科技特派团的一个缩影。

自2020年以来,营口市科技局实施农村科技特派专项行动计划,鼓励引导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围绕产业技术指导、品种技术引进推广等方面开展科技服务。特派团紧扣营口水稻、水果、水产“三水”和柞蚕、绒山羊“两宝”以及海蜇“一特”六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借助高校院所技术研发力量,对农业产业进行精准指导服务。

在盖州,景程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收购、销售社员种植的果品200余万斤,在国内众多水果市场建立档口,与多个大型连锁水果商超签订长期供销协议,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说起这一切,负责人赵博打心眼里感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卜庆雁教授带领的葡萄科技特派团。特派团专家常年奔走在田间、大棚,调研阳光玫瑰、辽峰等葡萄防寒状况和休眠状态,并针对冬季冷棚葡萄促早栽培设施内棚膜搭建方法、葡萄防寒保温措施等方面进行指导。

聚焦营口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团累计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12条,培育出“大红袍李子”“营口海蜇”“盖州绒山羊”等农产品品牌18个。指导企业申报“特异优异李杏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等8项科技项目,加快形成了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5年来,营口市累计组建市农村科技特派团50个,选派出科技特派员513人,开展服务2500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120余项,示范面积超过1.5万亩,培训农民近5000人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间接经济效益1.2亿元。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