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外科技动态

科技金融“强筋壮骨” 科创种子“落地成林”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0

【字号:

分享:

近日,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成功落地浙江宁波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业务,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并购交易提供并购贷款支持,并购贷款占比为并购交易价款的78.36%。这是今年3月宁波入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后,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一项重要实践。

近年来,宁波多措并举,通过积极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银行、保险、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让企业“有底”:多层次金融服务助力攀“高”向“新”

“在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更多耐心资本赋能。多亏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的创新服务,满足了我们当前的发展需求。”超丰微纳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丰微纳”)负责人周天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丰微纳深耕光学玻璃微纳阵列镜片制造,拥有大批量阵列镜片制造能力。针对企业B轮融资需求,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通过认股权安排顾问产品,对接有长期购买优质企业股权需求的九智资本,促进农赢九智进行股权投资1000万元,并将股权投资与银行信贷资源高效整合,为企业提供授信1000万元。

这是宁波创新金融服务,助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缩影。“我们打造‘天使投资+科技信贷+融资担保+孵化培育’融通发展格局,为初创企业提供多渠道、多手段的平台服务,加大对重点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创、投、贷、融’一体化科技金融生态圈。”宁波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风险防控与协调服务一处负责人陈嘉毅向记者介绍。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的城市,宁波通过建立完善适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和产品体系,促其更快进入资本市场。

2023年9月,宁波“专精特新”专板正式开板。“我们构建孵化层、规范层、培育层的分层规范管理体系,完善培育体系建设,依托‘专精特新’板建立企业‘公示审查’白名单制度,打通区域性股权市场通过证监会监管链对接全国性交易场所培育系统的技术直连机制。”宁波股权交易中心(甬股交)总经理周斌介绍。截至3月底,甬股交培育企业5511家,其中近一半为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

良好的金融生态让创新型中小企业“破土而出”“众木成林”。数据显示,2024年,宁波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万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达104家,占全国比重为6.7%,居全国城市首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家,累计418家,居全国城市第6位。

给企业“兜底”:全周期科技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前不久,创新型科技保险产品“科惠保”在宁波落地,这也是当地首单科技型企业综合保险。“‘科惠保’提供了覆盖研发、生产及销售全流程约400万元的风险保障,助力我们突破关键技术攻关瓶颈。”宁波天安智能电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欧阳道生告诉记者。

2016年6月,宁波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近年来,宁波充分发挥保险改革创新“策源地”优势,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推动科创企业从“幼苗”成长为“大树”。

针对科技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宁波创新开发了科技攻关专项保险、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研发失败责任保险等系列产品。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副总经理章莉萍介绍,他们为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攻关桥梁伸缩装置及高分子密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提供了580万元团队科技攻关专项保险。这促成相关成果改变了桥梁伸缩装置过渡段需混凝土浇筑的现状。

科技创新在投入产出方面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共舞是科技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科技保险不仅能帮助企业在风险发生后及时获得经济补偿,还通过引入风险减量管理服务,帮助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此外,在融资增信上,科技保险提高了科技企业融资服务可得性。”武汉大学宁波国家保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章成说。

聚焦创业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宁波建立全链条式科技保险服务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宁波全力打造保险改革市域示范高地,将金融服务与保险机制创新结合,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痛点和难点。截至目前,宁波科技创新相关保险项目共为7000余家企业提供超200亿元风险保障、近600亿元贷款增信支持。”陈嘉毅说。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