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科技成果路演系列活动暨科技成果发布展示(山西农业大学专场)在晋中市“晋创谷·农高区”举办。在路演活动现场,8项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成功签约,签约总金额达570万元。
“成果路演是深化校地校企协同、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从技术突破转化为产业实效的务实之举。”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捷说,希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桥梁,是将“纸”变为“钱”、将“智慧”转化为“价值”的核心环节。今年9月以来,山西省科技厅联合相关部门,围绕能源低碳转型、先进制造升级、前沿科技应用、现代农业发展等关键领域,密集举办系列科技成果路演与对接活动。
多方构建创新生态
9月底,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能源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在太原举行。活动汇聚政府部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为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能源低碳发展出谋划策。活动集中展示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等单位在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多能融合、氢能与储能等领域的18项重大科技成果,促成多项合作签约,构建起“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创新生态链。
此前,中国科学院煤化所科技成果专场路演活动在山西“晋创谷·太原”举办,展示了高精度气相镀膜、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多项前沿技术。成果涵盖能源、材料、化工等多个领域,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广,与山西产业升级需求高度契合,为加强省院合作、加速国家级科研成果在山西落地开辟新局面。
今年入秋以来,山西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关于推动能源转型、培育新动能的部署,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摆在突出位置,主动作为、精准布局。通过组织系列路演活动,构建起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格局。
山西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山西省科技厅以科技成果路演为抓手,向市场精准推送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通过‘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金融’的协同模式,有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路演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让实验室的“青苹果”快速长成市场的“红苹果”。同时,山西省科技厅营造了浓厚科技成果转化氛围,树立全省标杆,激发科研人员转化热情;服务产业发展,引导科技成果与山西重点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9月初,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西省能源局等共同组织中北大学专场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中北大学遴选工业智能、气象监测等领域6项高水平成果参加路演。
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评价与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路演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邀请了43家相关企业、4家金融机构,为高校科研团队、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精准对接与投融资桥梁,有效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走向生产第一线。”
针对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发力,使此次科技成果路演成效显著,合作对接迅速落地。据介绍,在中北大学专场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上,山西省某重点制造企业与“智能重构工业测控网络”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进行成果技术应用验证;3家投资机构围绕“高可靠性气象仪”项目,与团队深入沟通投融资方案,探讨商业化推广路径;2家公司与“生物降解缓控释复合肥”团队深入交流,就进一步产业化和新产品研发达成意向。
此外,山西省科技厅系列路演活动还探索了“先使用后付费”新模式。在太原理工大学举办的“校企双进”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中,学校重点推介了“机器人精密谐波减速器关键技术”等3项试行“先使用后付费”的科技成果,引发参会者关注。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评价与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先使用后付费’可降低成果转化风险、增强企业合作信心,极大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据悉,企业负责人与科研团队现场就多个合作方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与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山西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营造崇尚创新、支持转化的良好生态,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生产线,为山西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